解密 Cineverse 的商業版圖
Photo Credit: @NasdaqExchange

解密 Cineverse 的商業版圖

Cineverse 公司 (前身為 Access IT Digital Media 和 Cinedigm) ,該公司成立於 2000 年,最初專注於數位電影院業務,後來逐步轉型為串流媒體公司,2023 年,公司正式更名為 Cineverse,並在納斯達克以 CNVS 代碼交易,標誌著公司完全轉型為串流內容和技術公司。


我們相信影迷們會更傾向於到戲院觀賞電影,而不是待在家裡等待觀看。— Cineverse CEO Chris McGurk



內容製作與發行 Cineverse

雖然 Cineverse 主要專注於串流和技術領域,但公司仍然保持著對影院發行的興趣,Cineverse 最近的一個重大成功是恐怖電影 Terrifier 3 的發行。這部電影以約 200 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和 50 萬美元的營銷費用,在美國票房上取得了驚人的成功,截至 2024 年 11 月已突破 5000 萬美元大關 , Cineverse CEO Chris McGurk 將 Terrifier 3 描述為他職業生涯中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電影,公司採用了創新的營銷策略,利用自身的頻道、社交媒體網絡進行宣傳,有效地降低了營銷成本 ,這種策略不僅為 Terrifier 3 帶來了成功,也為獨立電影的發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術創新 Cineverse

Matchpoint 的創新串流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快速、高效地建立和擴展自己的串流業務,這一全面的解決方案旨在幫助用戶節省成本並更快地實現規模化發展。



在技術方面,Cineverse 與 Google 共同開發的 AI 驅動內容探索工具 (AI-powered content discovery tool) cineSearch,預計將於 2025 推出完整的消費者版本 (full consumer release)。我們目前正在與數家主要的電視製造商商討 cineSearch 的授權事宜,如果成功的話,這將開創一個充滿潛力的新收入來源 (revenue stream),cineSearch,最重要的是在電視製造商 (TV OEM) 領域,就像手機市場一樣,每個主要的電視製造商都需要在其系統中整合 AI 功能來實現內容探索 (content discovery)。雖然一些較大的廠商可能會建置或開發自己的平台,但市場上超過一半的電視產品都還沒有內部解決方案 (internal solution),考慮到單單美國每年就有超過 4000 萬台電視的銷售量,而國際市場更是這個數字的兩倍,我們認為這代表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因此,我認為關鍵在於我們正在滿足市場對 AI 驅動的客戶體驗工具 (AI-driven customer experience tools) 的龐大需求。


同時將部分內容庫授權用於 AI 訓練 (AI training) 的商機,正在與多方洽談,期望為現有的 66,000 部影片內容庫增添更多數量和價值,藉此將 Cineverse 打造成 AI 驅動內容授權 (AI-driven content licensing) 領域的領導品牌。



總體表現 Cineverse Q3 2024 財報分析

  • 營收達 1,270 萬美元,扣除數位影院業務後比去年同期增長 20%
  • 直接營運利潤率達 51%,超過 45-50% 的目標
  • 獲得 50 萬美元正營運利潤 (Adjusted EBITDA)
Terrifier 3 票房

為 Terrifier 3 制定的行銷與發行計劃 (marketing and release plan) 取得了巨大成功,其表現之亮眼令業界震驚,甚至超越了 Terrifier 2 的成就。影片於 2024年 10 月 11 日在全美超過 2,500 家影院上映,儘管同期有許多投入巨額製作預算 (mega dollar production budget) 和大規模營銷支出 (mega dollar marketing spend) 的主要電影製片廠作品, Terrifier 3 仍以近 1900 萬美元的票房收入 (ticket sales) 登上北美票房榜 (domestic box office) 冠軍,超越 小丑 2 (Joker: Folie a Deux) 成為美國最賣座的電影。


我對於 Cineverse 的看法

Cineverse 正規劃 Terrifier 3 後續發展,在自有平台 Screambox 與其他串流平台間尋求最佳發行策略,甚至之後會有續集 Terrifier 4 和其他電影的計劃,總的來說,Cineverse 正在串流媒體、技術和內容製作的交叉點上佔據獨特的位置。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