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產業將步上 AI 產業模式:美國主導設計、中國掌控製造?
電動車產業將步上 AI 產業模式:美國主導設計、中國掌控製造?

電動車產業將步上 AI 產業模式:美國主導設計、中國掌控製造?

從 2024 年初的 Bloomberg 披露了一則新聞: APPLE 已經決定終止其延續十年之久的自動駕駛汽車 (autonomous car) 研發專案 Project Titan 開始,似乎總體經濟的影響力慢慢浮現,在 2024 年九月之前聯準會迅猛的升息循環,表示資金成本升高,各大電動車產必然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

Tesla Inc

汽車產業的革命性轉變

在過去的一百年裡,汽車一直是一種令人讚嘆的機械產品,包含傳統內燃機引擎等數以萬計的精密零件,這些零件共同運作的目的,就是透過燃燒能源來實現人們和貨物的自由移動,但電動車 (Electric Cars) 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切:雖然為了實現實體移動,它仍然需要機械結構,但整個運作原理已經轉變為依靠電能轉換成機械動力,並且完全由電腦晶片和軟體來進行控制。

無論是伺服器、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還是手機,一開始在這個產業鏈中,美國掌控著設計和使用者體驗等零邊際成本 (Zero Marginal Cost) 的核心環節,而製造業則由亞洲把持,特別是中國這主要得益於其龐大的產業規模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那電動車美國主導設計、中國掌控製造呢?

中國電動車市場:從傳統車廠到科技巨頭的競逐

ZEEKR 在 Q3 2024 財報時表示,預計明年 2025 上半年開始向 Waymo 交付車輛,可以想像是應該完全依照 Waymo 的需求來設計,可想像的未來,自動駕駛車輛車隊 (Self-driving Fleet) 將會推出各種針對性的設計方案,涵蓋不同的應用需求,從個人專屬計程車、團體接駁車、行動辦公室,到配備睡眠空間的休憩車款等,對應 2016 年 7 月 20 日的 Elon Musk 在 Tesla Blog 所描述:通過大量車隊駕駛學習,研發比人操作駕駛安全 10 倍的自動駕駛技術並通過分享閒置車輛來為你賺錢。

在中國,”蔚小理”算是最早佈局電動車市場的公司,2024 年 Q3 蔚來 (NIO)交付 61,855 輛、小鵬 (XPENG)交付 46,533 輛、理想 (Li Auto)交付 152,831 輛,電動車結構相對簡單的特性,使得傳統車廠能夠提供可客製化平台 (Customizable Platform),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像小米這樣作為一家主要以智慧型手機聞名的消費電子公司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pany)的公司能夠開發出自己的電動車,小米負責設計和技術系統開發,同時與北京汽車集團合作進行製造,華為也採用類似的模式,分別與賽力斯、長安和奇瑞汽車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

延伸閱讀:

Tesla 熱潮:深入分析 Tesla ETFs 的投資機會與風險

LIT 鋰電池技術 ETF 分析|電動車產業鏈重組,鋰電池技術 ETF 的投資機會與挑戰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